日期:2017-09-12 浏览:0

监控系统泛滥:CTO 面临的隐形成本危机

85676203bf753fdc78e32708913eed33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构建和维护现代化的数字系统变得日益复杂和关键;在这样的背景下,监控系统的作用变得尤为突出。正如业界广泛流传的一句经验之谈“无监控,不运维”所揭示的道理一样,对于任何具有一定复杂性的数字系统来说,如果没有一个全面且精细的监控体系作为支撑,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工作将变得极为困难,甚至不能有效地进行。

         缺乏有效的监控机制,系统一旦出现任何异常或故障,工程师们将难以迅速地对问题进行定性分析和精准定位。这不仅会拖延问题的解决速度,增加系统的停机时间,还可能导致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影响到整个业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在这样的情况下,工程师们的工作就像是在没有视觉指引的情况下进行精密手术,不仅效率低下,而且风险极高。因此,为了确保数字系统的高效运行和可靠性,建立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实时性的监控系统是至关重要的。这样的监控系统能够提供深入的洞察力,使得工程师们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问题,优化系统性能,并保障业务的顺畅运行。简而言之,监控系统不仅是运维工作的基础,更是确保整个数字生态系统健康稳定的关键所在。

         然而,构建一个完整的监控体系是一项非常复杂的任务,一个完整的业务需要的监控系统可能包括了云和基础设施监控、容器平台监控、中间件监控、日志分析监控、应用性能监控、终端应用监控、网站应用监控及用户行为分析监控等等。传统的监控建设方式通常是基于业务需求来定制和部署监控解决方案。在这种模式下,每个业务部门或团队往往会根据自身特定的需求来选择和配置监控平台。这意味着随着组织业务线的扩展和多样化,将会陆续涌现出众多独立的监控系统,每一个系统都需针对特定业务或应用进行专门的优化与调整。同时,在采用多云环境的情况下,组织往往会依赖于多个云服务提供商的资源和服务来搭建及运行其业务应用。这种做法虽然为组织带来了灵活性、可扩展性以及成本效益等显著优势,但也对监控系统提出了新的挑战,进一步加剧了监控系统过度增殖的问题。

         因此,我们可以观察到一个现象:即使是规模较小的公司,也可能至少部署和维护着三到五套不同的监控系统,以满足其多样化的业务需求和技术支持。不难想象,对于大型企业来说,这一数字可能会更加惊人,他们可能同时运行着数十套监控平台。